
一日一谈
目录:
- 1 莫索里尼的算盤 -
- 2 談華僑 -
- 3 人物月旦 -
- 4 袁世凱之為人 -
- 5 上下相蒙 -
- 6 德俄之戰與日俄之戰 -
- 7 關於本屆全國運動會 -
- 8 中西學術的談屑 -
- 9 我的幼年 -
- 10 獲得神學博士學位以後 -
- 11 楊谷山孝廉服官秘訣 -
- 12 文談 -
- 13 我與高麓 -
- 14 袁世凯舆丁汝昌 -
- 15 和百十來個雞毛帚周旋 -
- 16 辛亥革命後南京政府第一個黄花岡纪念日 -
- 17 從高麓囘國以後 -
- 18 劉省三(铭傅)舆張香濤(之洞) -
- 19 其昌洋行舆招商局 -
- 20 借款 -
- 21 巴黎的金剛鑽舆「南京」 -
- 22 拿破嵛第三的政燮 -
- 23 蔡孑民先生舆廿四個學生學拉丁文 -
- 24 從震旦到復旦 -
- 25 意阿戰争中的面面觀 -
- 26 關於震旦舆復旦種種 -
- 27 猶太人問题 -
- 28 憲法總题 -
- 29 新貨幣政策之後果 -
- 30 閔妃之死 -
- 31 鄭孝胥與溥儀 -
- 32 再論政府的貨幣政策 -
- 33 拿破嵛的軍事天才 -
- 34 兒童時代的幻想舆兒童教育 -
- 35 經學舆「月亮」 -
- 36 杜工部的描寫天才 -
- 37 谈屑 -
- 38 關於馬眉淑先生 -
- 39 孔教所給舆中國的影響 -
- 40 孔教所给舆社會的影響 -
- 41 說謊 -
- 42 關於貨幣之發行與现金儲藏問题 -
- 43 我的孩重時代舆宇宙觀舆家教 -
- 44 雜谈 -
- 45 ‘Being’的問题(一 -
- 46 ‘Boing’的問题(二) -
- 47 雜谈 -
- 48 清季外交界的趣聞 -
- 49 菲律濱的獨立 -
- 50 中國各大學数授所應做的事 -
- 51 中西各國元首學問上的比較 -
- 52 欧美的社會學者和歷史家應當到中國來究研 -
- 53 生物學上的「親善」现象 -
- 54 談屑 -
- 55 中國人的演說 -
- 56 中國人應知道國家是什麼 -
- 57 所謂文化 -
- 58 談屑 -
- 59 再談國家 -
- 60 三論國家問题 -
- 61 雜锬 -
- 62 好學生 -
- 63 「怯懦」舆「残酷」 -
- 64 勝敗的關頭 -
- 65 所謂「禮教」問题 -
- 66 所謂「禮教」問题(前談 -
- 67 所謂「禮教」問题(再談) -
五 上下相蒙
國之亡也,莫不亡於上下相蒙。明朝無論矣,有清末造,此種现象要是層出不窮,中國的外交屡次失败,割地赔款,何嘗是戰敗的结果,都是守土官吏平時則文恬武嬉,戰暗则聞風而逃,逃之後又後捏造事實,欺蒙政府,以致陷國家於屈辱窘迫而不之惜,只要他們自己借此得免於孥問,或升官發财便得,此種事髓,我所耳問目都的真不一而足,兹舉其要者略述敷事以見一斑。
當鸦片戰爭既起,英國兵船唾手而得舟山縣。當地守将,不戰而逃之後,上了一個奏章给政府,說明英兵估领舟山的原委,他說,我们的防禦是很嚴密的,孢壹也很堅固,守土将士亦皆忠勇奮發。不料莫夷乘着该地土人赛會迎省之際,装着鄉民進城逛香的模檬,闖進舟山,雖經殊死抵禦,、舞奈敵已入我門户,無法抵拒,只得退守,云云。你想.外國人的面孔同中國人的面孔相去天淵!他們如何可以装扮中國的鄉民模樣?稍有常谶,便知其妄,然而清政府竟被他瞒過,真是可笑:
當英國已對中团宣戰並估领舟山以後:上海的鎮台上了一封公文给制蠹說:卑镇封於防守上海事宜已有十分把握.我把我的部下的兵士從上海一直絷到舟山,盾盾布防,步步為營,那怕夷人來攻?你想:那時的镇台照例额就,固然有好些營兵,然而他們自上至下,没有不吃兵额的,所以實際上,一個鎮台那時至多不遇一千多名老弱残兵,徒上海到舟山,有千把幾百里路,怎檬能以用他一千多兵去布满?這不是一個大笑话嗎?然而清延不察竟為所骗:
再者:我們镇江那時城上原來安設了幾尊自造的火炮,當英國兵船停泊在镇江江面時,城上守兵已聞風先遁。有一個剃頭司務,下午生活做了之後,吸着烟上城隍上面閒逛,看見有幾個鐵孢在那兒,他本人並不曉得遣種柬西的厲害,並且不晓得裹面装满了子藥。但他的下意谶却已知道這是做什麽的,偶然用他的旱烟頭封着鐵孢後同敲了兩下,那曉得烟袋的火正碰着引火繩,於是轉然一聲。這個剃頭司務看見闖了祸事,連忙偷偷地跑了。但是他逭無意中的一碗却正打在英國兵船上,雖沒有打到要害,然而總算是打中了,英國兵船的艦長便着了慌,以為中國起东反抗他了,並且已有很好的砲手,這還了得,『三十六着,走為上着』於是,英國兵艦真的開跑了。鎮江的守将本來聽說什麽人放了砲打了英國兵船以為這末一來,要『吃不清兜着走』了,後东,聽說,英國兵船開走了,他們却堂哉皇哉,上了報捷的公事,铺艘他們怎檬封英兵作戰,怎樣開炮,怎檬打得英國兵船喪胆而逃,一篇『丑表功』的文章,說得天花亂墜,清廷果然照着斬将搴騎,攻克城池的先例,當來有差:這些零星的軼事,似乎有黠不進情理,然而確是清末的史實!(记者問:现在的中國黨局視前清末造怎樣呢?老人只露出滿脸的苦笑來!)
一九三五,十,一一一。